赤小豆
別名:赤豆、紅小豆、亦豆。
性味:味甘、酸,性平。
歸經(jīng):歸心、小腸經(jīng)。
入藥部位: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umbeuataOhwietOhashi或赤豆VignaangutarisOhwietOhashi的干燥成熟種子。
赤小豆的用法用量
用法:9~30g。外用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。
炮制:秋季果實(shí)成熟而未開裂時(shí)拔取全株,曬干,打下種子,除去雜質(zhì),再曬干。
赤小豆的功效作用
功效:利水消腫,解毒排膿。
赤小豆的禁忌
禁忌:陰虛津傷者慎服。
赤小豆的配伍
1、與豬苓、澤瀉、茯苓皮等同用,用于水腫脹滿、腳氣浮腫等癥。2、與麻黃、連翹、桑白皮等同用,用于濕熱黃疸輕癥。3、與赤芍、連翹等同用,用于瘡瘍腫毒之癥。
赤小豆的論述
1、《別錄》:療寒熱熱中消渴,止泄痢,利小便,下腹脹滿,吐逆卒。2、《本草綱目》:消熱毒,散惡血,除煩滿,通氣,健脾胃,令人美食。搗末同雞子白,涂一切熱毒癰腫。煮汁,洗小兒黃爛瘡,不過三度(權(quán))??s氣行風(fēng),堅(jiān)筋骨,抽肌肉。久食瘦人(士良)。散氣,去關(guān)節(jié)煩熱,令人心孔開。暴痢后,氣滿不能食者,煮食一頓即辟瘟疫,治產(chǎn)難,下胞衣,通乳汁。和鯉魚、蠡魚、鯽魚、黃雌雞煮食,并能利水消腫。[1]3、《本經(jīng)》:下水腫,排癰腫膿血。
優(yōu)質(zhì)文章排行榜